为深化闽疆两地教育交流,弘扬援疆教师奉献精神,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传承,为充分落实福州八中党委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计划,引导青年教师走好“13820”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25年6月30日,福州八中开展了主题为“山海情深话教育 青蓝相继启新程”的闽疆教育交流座谈会暨青年教师座谈会。福州八中校党委书记林晓枫,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晨,校党委青年委员、副校长陈劲松,校党委组织委员、副校长肖莺,校党委纪检委员、副校长陈鸿,党政办公室主任谭跃龙,德育处主任郑杜平,教务处主任林奇峰,总务处副主任梁静远以及入职三年内(含三年)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援疆干部李光文副校长、张树钦老师以及来自新疆昌吉州四中的周颖老师、郭丹凤老师。本次活动由党群工作处主任连恩萍主持。
严守师德 潜心育人
校党委纪检委员、副校长陈鸿开展了主题为《严守八项规定精神 恪守高尚师德师风》的警示教育活动。他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提醒全体教师务必严守纪律红线,坚决杜绝各类违规行为,尤其是在毕业季、招生季等关键时间节点,更要时刻保持警醒,规范自身言行。他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希望青年教师明确职业规划,虚心学习,快速成长为学校骨干,以饱满的热情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情系边疆 教育同行
李光文副校长分享了援疆工作的经历与感悟,介绍了福州八中与昌吉州第四中学的合作成果。他提到,援疆团队齐心协力,为边疆教育贡献力量,并鼓励青年教师未来也能参与援疆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张树钦老师讲述了自己克服犹豫、勇敢援疆的心路历程。他分享了新疆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以及两地教师线上教研的成效。他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成长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互学共进 山海同契
来自新疆昌吉州四中的周颖老师感恩在福州八中跟岗学习的这段宝贵时光,学校“尊师爱生、团结苦干、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她。八中同仁们毫无保留地与她们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教研活动到校园文化建设,每一个细节都让她们获益良多。周颖老师表示,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培育“造血”能力。回到新疆后,她们将把在八中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这些经验在边疆教育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同样来自新疆昌吉州四中的郭丹凤老师感谢福州八中的无私指导,分享了跟岗学习的收获,跟岗期间她们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观摩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更深刻体会到八中教师团队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学校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及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宝贵的经验就像一颗颗种子,已经在她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会将所学带回新疆,助力当地教育发展。
校领导为援疆归来的李光文副校长、张树钦老师及新疆昌吉州第四中学的周颖老师、郭丹凤老师献上鲜花。一捧茉莉白映照出八中人的教育赤诚,一束雪莲青象征边疆教育的蓬勃生机。从榕城到天山,跨越山海的不仅是教育资源,更是闽疆两地的教育情怀。援疆团队以智慧播种希望,新疆教师以初心汲取养分,这场双向奔赴的育人接力,绘就了民族团结的教育画卷。
困惑求索 收获同行
青年教师代表梅露琼、郑含碧、刘玉琪、张星扬、张丽虹、王馨宇等几位青年教师分享了入职以来的成长与困惑,感谢学校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他们提到,在班级管理、教学实践和家校沟通中不断学习,但也面临诸如手机管理、学生心理等挑战。他们表示将继续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
引路传薪 育梦成林
校党委青年委员、副校长陈劲松首先回顾了初三几位青年老师三年间从手足无措,成长为能担重任的骨干,从他们身上见到了新兵到精兵的蝶变。接着以时下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为例,鼓励新老师要有精算思维,把教学大目标拆解为课堂设计、家校沟通等模块,优先解决核心问题,允许次要矛盾暂缓;要能行动破局,与其困惑"老教师的方法为何我用不好",不如像剧中人带半筐荔枝先行试错;要善团队接力,善用备课组、德育处等"教育驿站",整合家委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在踏实耕耘中传递教育薪火。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晨首先肯定了青年教师的努力,继而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要炼蓬勃之精:八中近年迎来大批青年教师,恰似新木成林、鲜花着锦。学校愿做沃土,助力老师们从“新手懵懂”走向“参天大树”,他提到青年教师的高度,决定八中未来的高度。二要养教育之气:育人绝非拼乐高的手艺,而是以心换心的修行。面对多样学生与复杂家校环境,唯求超越自我,每天多付出一分心力,便是对“校魂”的滋养;三要砺专业之神:特级教师终其生涯仍在探索育人真谛,足见实践方出真知。在手机管理、课堂攻坚等现实课题中,坚持“实践——反思——领悟”循环,将学历转学问,化经历为经验。
校党委书记林晓枫寄语青年教师,以教育“四力”育新师成长。一为借力,借九霄长风之力,十位同仁的智慧星火,校领导的远见箴言,都是能搭把手的好资源。多问、多学、多借鉴,这些“外力”能帮老师们少走弯路。二为使力,使剑气如虹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把这些优势用在带班、上课、解决学生问题上。三为发力,发千钧雷霆之力,教育不是慢慢熬,关键时候得“下狠劲”。抓课堂效率、管学生习惯、啃难搞的教学问题,咬咬牙多投入、多琢磨,才能真正练出真本事。四为合力,合万壑归流之力,个人萤火终汇八中星河,化育为灯,引路成塔,家校共织星斗图——此乃新手蜕变的澎湃合奏!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愿青年教师以“精气神”为体,以“四力”为翼,在八中这片“新木成林”的沃土上,既做躬身耕耘的农人,也做破茧成蝶的勇者,让青春与使命在“山海情深”的育人长卷中交相辉映!
供稿:姜云艳
供图:石理达
审核:连恩萍
终审:林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