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提升教学质量 ——福州八中举行“大数据助力福州八中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交流

2019-10-29

10月22日上午,我校在吉祥山校区党建活动室召开“大数据助力福州八中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交流会。王晓敏副校长主持会议,福州八中、福州三中的部分老师参加了会议。来自甘肃定西市的中学正职校长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参加了会议,并全程观摩了后续的听评课等活动。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李晓庆主任对项目开展一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刘宁博士介绍了项目后续推进计划,我校赵钦良老师介绍了使用智慧学伴进行教学的体验。

随后,项目组还向参与该项目的福州八中、福州三中联席牵头人和兼职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该项目于2018年9月正式落地我校,是基于大数据时代学校发展转型的一次大胆尝试。该项目以学科为载体,依托北师大“智慧学伴”平台,实现“微测全做,教师全批阅,报告全看,资源全学习”,利用大数据,促进个性化教育,推进教改落地,提升学校初中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一年来,结合过程性数据及数据分析,在应用型课程的精准教学、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初见成效,形成了较为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师教学逐步实现由应试导向向能力和素养转型,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逻辑性。本学年,我校对该项目将做进一步的探索,促进学校实现精准教研,助推学校管理精细化,形成稳定的学科教学模式。

10月22日至23日,借助智慧学伴平台,福州八中初中部的物理、数学、生物、历史学科分别开设了公开课。

初中物理组钟剑老师和阮捷老师选择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进行同堂异构。钟剑老师的课由学生活动引入,通过观察、思考现象,认识光的折射概念,由现象抽象出光的折射物理模型;类比反射的规律探究过程,自主开展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结合课堂生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全反射现象;运用所学光的折射规律,学习光的折射作图,建立光的折射知识框架。

阮捷老师以魔术视频《遇水聚财》引入新课,从而提出光的折射这一概念,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呈现实验效果,锻炼动手能力;效仿探究光反射的方法探究光的折射,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赵钦良老师借助“智慧学伴”平台,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运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合作探索、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节课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设计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运用新知识进行判断,通过学生探究讨论,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

林爱梅老师的公开课《病毒》,以病毒发现过程的科学史为主线,以探究教学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层层剥离病毒的面纱,获得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繁殖等知识,提高了科学思维,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巧妙的实验设计。

刘燕桦老师执教的九年级历史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时空-科技-文明三个关键词为主线,力求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的产物,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一步。

来自北京的专家张玉峰老师、任静老师,省普教室张锋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课程教学指导专家李凯老师,分别对以上公开课进行点评。专家们对这几节公开课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福州八中教师专业素养。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几节公开课线索清晰,立足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考点落地;教师在授课中善于启发,课堂“生动、具体、有过程”,充满了生命力。同时针对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建议课堂上注意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关注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利用智慧学伴提升课型等。

活动过程中,开设公开课的老师精心准备,认真授课;评课过程气氛融洽,内容恳切,角度高远,授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